目前访问量:123209

快讯:为方便阅读,可将“东京亮点”的链接保存在手机桌面上(不占容量)方法是:点右上角>点浏览器>选发送>再选保存桌面>OK了。

报告文学 《心照神交的草根》
阅读量:123210
作者:李永亮
2019-01-22

报告文学《心照神交的草根》
             -----记八十三岁的日本友人坂田和子
     
 
  年逾八十的她,忽然有一天和远在桂林的中国年轻人交上了朋友,虽然他们还未曾见过一面,但飞越三千里路云和月的鸿雁却将他们的心连在了一起。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
  东京遇到了六十年未遇的鹅毛大雪,银装素裹。路上行人来去匆匆,表情是惊喜夹着惊恐。人群中有一位八旬老人,在雪地上缓慢而又坚毅地行走着,她就是东京都日中友协的副会长坂田和子,此刻她正前往参加一个旨在增进日中友谊的新春饺子派对。
 
  会场里各界人士汇集,有已经退休的银行职员,又有附近商店街的清扫女工;有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官员,也有昔日驰骋乒坛的世界名将。会场还有一些稚气未脱的年轻人,他们是来自中国边远地区的留学生。当饺子派对即将宣布开始的时候,人们惊讶地发现,坂田和子披着一身雪花来到了会场的门口。
  掌声响起来了,这掌声是人们对一位长者,对一位先驱者表达的深深的敬意。从事日中友好,含辛茹苦五十年如一日的坂田女士大概没有想到大家会用这样一种方式来迎接她的到访。
 
  有位记者见缝插针地采访了坂田和子。有感于当前中日两国关系之紧张,坂田女士的语气微微有些激动:应该通过更多的民间往来,应该进行更多的草根之间的交流,这样才能加深彼此的理解。她还意味深长地介绍说,现任东京都日中友协会长的是一位70后的年轻人,中日友好事业要落实在草根上,需要年轻一代传承下去……
 
  这篇报道很快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了。对于报社来说,直接采写海外的报道,在见诸报端以后,总会有不同程度的反响,然而这一回带来的反响却让编辑部的先生们有些始料不及。
 
  来自广西桂林的一位名叫王若羽的年轻读者,在看了有关坂田和子的报道后,思绪万端,夜不能眠,他伏案给坂田女士写了一封信,尔后拨通了北京的长途电话。王若羽作了自我介绍,他恳求中国青年报能够把他的这封信转给远在东京的坂田女士。转交国际信件,要是在以前恐怕是难于上青天的,而在改革开放后的今天,这无疑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接电话的编辑不仅爽快地答应了,而且还表示可以找朋友把信件译成日文。
 
  鸿雁传信,不到一个星期,王若羽的信件轻轻地落在了坂田女士的手心里,不知为什么,她看信的面容有些凝重,她感到手里的分量。
  王若羽在信里这样写道:
  先生为日中友好交流工作数十载,令人感动。悉闻先生在2010年5月30日又获得中国总理温家宝颁发的"中日友好功臣"奖,这样的荣誉很难得,先生乃为中日两国民众学习之典范。
  我热爱这个世界也热爱所有的人民,和您一样来自民间的我非常关注这个时期,冰冷的时期令人发冷,好冷。在中日关系最紧张的时刻,在没有人愿意做这项工作的时候,我来种下友谊的种子,不离不弃,精心养护,由此也请先生与我来做这个冰冷时期的历史见证人。
 
  字里行间,坂田和子强烈地感受到一位普通中国年轻人跳动的心,这正是超越国界,渴望友好,渴望交流的草根之心,何等动人的拳拳之心呵。
 
  王若羽继续写道:
  日本,这二个简单的汉字,在中国影响之大,是您所难以想象的,您知道的,可能也是片面的东西,可我作为中国民间的真正的一份子,深深知道里面的内涵。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大地震引发的海啸………当我从电视里看到那一幕一幕的真实画面,我流泪了。
 
  读着王若羽的来信,坂田女士的眼睛禁不住湿润,她被强烈地震撼了。王若羽所说的“内涵”让她久久地沉吟深思,中国,这二个汉字,对于日本来说,其影响不也是巨大的吗,其内涵更是深不可测。在激情的鼓动下,坂田女士连夜给王若羽写了回信:
 
  你的来信令我格外惊讶和感动,感谢你!
日中跨海交往古已有之,日本文学因汉字传来而滋生,两国交流因文化沟通而精进。人类好奇和求知之心是如此强大,竟可填平这荒芜汹涌之海。
追本溯源,中国乃日本文化之恩师,日本获益之甚不可计量。
  昔年,吾因反省近现代日本对中国所造成伤害之深重,而加入日中友好协会。遂点滴学习,身体力行,访问了中国,和中国人成为了朋友。即便时下两国关系紧张,也仍在为两国“草根阶层”人与人的交流,心与心的链接而奔忙着。大家同为有志者,想必能够求同存异,互相理解。
 
  坂田女士在信的末尾这样写道:
请转达中国的朋友们,在日本有我这样的人,我也把你的来信告诉我身边的朋友,让我们一起来继承两国友好交流的历史传统,而且一定要把它传承下去…
 
  言而有信,身体力行,是坂田女士的人生座右铭。五十年前的坂田和子,可谓是多才多艺,她曾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过不少的诗歌,散文和小说。如果她在文学的道路上走下去,她的眼前或许是铺满了鲜花,可她偏偏与艺术女神擦肩而过,毅然选择了日中友好的事业为己任;本来她是有能力的,完全可以在友协的机关里从事重要的文档工作,可她就是喜欢和“草根阶层”的人们打交道,情愿在基层,在第一线不辞辛劳地奔走。
 
  老一辈日中友协的会员们,说起坂田和子,他们的眼前不时地会浮现出一位身背婴儿,穿街走巷的弱小女子的身影。为了让更多的日本国民有机会了解中国,接近中国,坂田女士曾自费编制印刷教材,在东京多处开设中国语教室,她主催的“中国问题交流会”,时值中国文革时期,亦吸引了不少的日本有识之士来此参与讨论。同时坂田女士又和她的同僚企划,游说几个商业设施的经营者,合作举办中国物产展。于是“大中国物产展”在日本一发而不可收,在全国各地的百货商店相继开花,于是,琳琅满目的中国工艺品,纺织品,饮食品浩浩荡荡地开进了蓬莱仙岛。
 
  通过民间的草根阶层的运动,中国的形象的日本民众的心目中日益加深,坂田和子和她的先生,她的伙伴,为促进日中邦交关系正常化,也不知渡过了多少个难忘的日日夜夜。
  相映成趣的是,坂田女士在五十年的光阴里,她结交到本国朋友不计其数,而她结交的中国朋友更是数也数不过来。她已记不清曾经接待过多少回来访的中国代表团,有官方的,也有民间的;她记不清曾经多少次向中国朋友伸出了援助之手,排忧解难。在她的洋洋洒洒数千枚名片里,自然有不少的达官和名人,但是更多的还是象王若羽这样的普通的中国人。
 
  坂田女士给王若羽写信,大都使用的是毛笔,字迹工整,秀丽。王若羽在后来的来信中不无感概地说,先生的字写得很是正宗,并好奇地询问是受到哪位名师的指点。现年八十三岁的坂田女士十八年前开始学习中国古典书法,她倡导的书法教室以书为媒,聘请在日中国书法家做老师,学员已从十几位发展到了近百位。上野东京美术馆近日正在举办“国际书法艺术展”,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人们可以看到坂田女士书写的“心照神交”四条屏的作品。一个八十三岁的日本老太太,竟然把中国晋代潘岳的诗句写的如此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实在是叫人叹为观止。
 

  王若羽作为一个异国青年,十分关注坂田女士的身体,每次来信在末尾处总要写上,望先生多多保重身体,祝愿先生健康长寿等等。其实,坂田女士是非常注重身体锻炼的,因为每天都有许多的事情在等待着她。无论工作多么繁忙,她每周至少要参加一次以上的太极拳的锻炼。人们注意到,由坂田女士发起的中国太极拳之友会,在这短短的十五年功夫间,会员数已经悄悄地激增到了二千余人。每年黄金周在和光体育馆举行的太极拳大会,坂田女士是一定要参加的。看到中国的太极拳在日本得到这般的普及,规模又是这般的蔚为壮观,坂田女士的心里是会露出欣慰的笑容。
 
  春风化雨,点点滴滴,无声地磁润着广袤大地,磁润着萋萋芳草。根植于草根,成长于草根的日中之间的情感,是浓浓的,鲜丽的,她拥有跨越时空的强大的生命力。翻开记事本,坂田女士忽然发现,自己访问中国的趟数正好超过了五十,在中国辽阔的土地上,在不少的都市和乡村,大约都还记得这位普通而又不平凡的日本女性留下的足迹。
 
  王若羽在最近的来信里殷切地邀请坂田女士能够前来桂林旅游,他热情地说,吃一碗桂林米粉,我们就是一家人了。坂田女士笑着回信道:百闻不如一见,真切地希望王若羽先生也来日本看一看,在樱花盛开的季节。在日本,像坂田和子这样的日本人,何止成千上万。
 
  从浩瀚的东京湾,到美丽的桂林漓江畔,鸿雁传书,飞越长江,飞越富士山;中国青年王若羽和日本八旬女性坂田和子的“心照神交”,超越国界,超越年龄,终究会结出灿烂的精神之果。
 
  他们的通信还在继续着,继续着……





 

 

#{{item.rowno}} {{item.content}}

{{item.reg_date | date}} {{item.acc}} {{item.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