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访问量:483

快讯:为方便阅读,可将“东京亮点”的链接保存在手机桌面上(不占容量)方法是:点右上角>点浏览器>选发送>再选保存桌面>OK了。

《书画展里的大千世界》 作者:  张炳兰
阅读量:484
作者:张炳兰
2025-09-27
《书画展里的大千世界》

作者  张炳兰

  对书画一窍不通的我,却被公益法人亚洲文化艺术协会的一位老师转发的几张图片吸引住了。于是,我满怀着期待,走进了那个“中国书画名家八人展”的展厅。
  展厅设在东京三鹰艺术文化中心的地下一楼,看似不大,却布置得疏密有致,一低头、一转身,或是一抬眼,都能触目到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
 
  徘徊在吴敏老师的书法作品前,欣赏着有时娟秀,有时洒脱,有时又像是沉默的一幅幅书法。都说“字如其人”,我猜想着吴敏老师是什么性格的呢,但因为我只见过她一次,所以看作品时也只能想起她的微笑来,她的笑真挚,有点像这些书法,总给人温暖和力量。我还注意到一点,吴敏老师的书法作品形式各异,背景色活泼不单一,而且还镶嵌在不同形式的画框里,这份注重内容与形式精美搭配的用心,让我猜想生活里的她是不是也一样追求精致和艺术的美呢?
 

  
         同样是书法,崔璇女士的作品又展现出不一样的世界,洒脱的笔锋,张扬处又透着内敛。有美观的二十四节气选篇,有耳熟能详的经典诗句,还有寓意美好的四字吉祥语,但我印象最深的却是那副《曹全碑》的字帖,它激起了我去读原文的好奇。远观那一幅幅字画,我想象着祖先们创造的篆书、隶书、楷书和行书,它们跨越千年,来到异国的展厅里,自由地碰撞着、交流着,这一笔一画正向我们,以及我们的下一代昭示着汉字的魅力,传承着中国文化。
 

  
        说起文化,又不得不想起卢思女士的参展主题是《庄周梦蝶》,这属于中国人的精神哲学话题,虚幻又神圣。卢思女士的构思独特精巧,她的笔下竟韵出不同品种、不同颜色的花和果,在这充满梦幻的一花一果的世界里,总会翩跹着一只与花果颜色相映衬的蝴蝶,也不知是花醉还是蝶醉,我的眼睛也有些醉了,醉在那令人难忘的细腻而又可爱的花叶间,梦一回我在那里该是多么满足。


 
  当然,画家的笔触都是细腻的,但他们的画风却千姿百态,蒋茜女士的画在我看来更浪漫和唯美,作品总能出其不意,大胆创新。她将生活中见过的元素融入她的想象世界里,创作出一幅幅像奇幻故事一样引人驻足观赏的画作。就是光看画的名字,也足够让人浮想联翩:《灵光瀑布麋踪》《深蓝幻彩小龙主》《幽蓝的梦》等等,蒋茜女士的心里大概住着一位小精灵,能让她常葆活力四射的艺术创作激情吧。


 
  展厅的另一个墙角处,大小间隔的画框挂满了两面白墙,细细地看过去。仿佛看见了晨光里慢慢靠近的小鹿,它也正好奇地打量着我;仿佛听见了日本夏日祭里的欢声笑语,快乐的气息映出一地的五彩缤纷;仿佛感受到了蝴蝶起身离开紫阳花,花儿微微弹跳的一瞬间。还有那幅母鸡领着鸡宝宝在草地里觅食的画面,是那样温馨,饱满蓬松的母鸡,闲庭信步般从容又有母爱,好是美好!郑训兴先生的油画和水彩画都画得很唯美,果然艺术家总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身边不经意间的一瞥都能成为他笔下的灵魂再现。
 

  
        抽象的艺术作品,晦涩难懂,却似乎又很受欢迎,因为观赏的人往往喜欢挑战,各持己见说一说也无妨,我想因为看展而交流,也会是艺术家们愿意看到的场景。蓝京华老师的数字艺术作品都以“人”为主题,画中层层相叠的人的侧颜,远近结合,秩序感与压迫感,像是在说如一的众生。令人惊奇的创作,是有着怎样的思想风暴啊,不可思议!
 

  
        被日媒称为“行走于刀尖的文化使者”――马景泉先生,他的篆刻作品铺满了几张大桌子,我感慨地想到,这种视觉上的冲击感和满足感,绝非照片里的看一.二眼能得到的。白色的瓷瓶身上刻着线条流畅的字,我看到我最喜爱的一句来自李白的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欣喜极了。第一次看这种瓷刻作品,心里涌动着无法言表的暖意,原来除了用笔,用刀也能表现出汉字的线条美。


 
  在一篇文章里读到一句话:“李胜民习画的原始冲动,始于对事物的好奇心,在他孩童时期------”,儿时的好奇心滋养出一位艺术家来,这是一个可以鼓励到当今家长的绝好的榜样故事。对于孩子的好奇心,我们反思一下自己,是保护了还是破坏了呢?止住,且回过神来,看李胜民先生的油画,取景多是山水自然风光,大气恢弘,画作里有着明亮的色彩和细腻的光影效果。《大阪城・天守阁》的油画更是在日本获过奖,我有幸能亲眼见到,心里备受感动。
 
  这次的展品很丰富,荣志先生的宋代残瓷漆工艺修复展品,杨文凯先生的山水水墨画,王子江先生和乐融,王少杰,何为,宣芳等友情出展的作品,让人看得耳目一新,意犹未尽。在书画的作品展里,不仅看到了不同的大千世界,还明白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他们书写的“知足常乐”、“见贤思齐”和“满架诗书满炷香,琴棋为乐是寻常”,我想更是每一个热爱中国文化的我们都该学习感悟的。
 
  面对同样忙碌又浮躁的现实生活,传承同时又创新的艺术家们总能独具慧眼,聚焦在美好的人事物和瞬间上,通过这次看展,让我的内心因色彩和光影而流动、变得温暖起来。



 

#{{item.rowno}} {{item.content}}

{{item.reg_date | date}} {{item.acc}} {{item.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