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访问量:68

快讯:为方便阅读,可将“东京亮点”的链接保存在手机桌面上(不占容量)方法是:点右上角>点浏览器>选发送>再选保存桌面>OK了。

《宋词宋画背后的人情》讲座纪要 撰稿人:怡萍
阅读量:69
作者:怡萍
2025-09-11
《宋词宋画背后的人情》讲座纪要
撰稿人:怡萍

9月10日下午,国际东方艺术研究会工笔画展迎来第二场特别讲座。此次由李永亮老师主讲,题为 《宋词宋画背后的人情》。

李永亮老师开场以生动的比喻指出:宋词与宋画,犹如一对有情人——一个含蓄,一个清丽,当他们相遇时,竟是天作之合。讲座中,他从秦观、柳永、晏殊、范仲淹、欧阳修等词人的作品谈起,与观众互动提问。现场观众不仅积极参与,而且都能准确说出作品的作者,展现出对宋词的热爱与积累。李老师也由此介绍了这些词人的生平轶事与浪漫人生。



考虑到现场有不少日本观众,国际东方艺术研究会成员、主持人怡萍从始至终担任日语翻译。她的翻译简洁、流畅而亲切,使讲座内容跨越语言的障碍,顺利传递给日本来宾。

随后,李永亮老师又以《清明上河图》《五马图》《瑞祥图》《溪山行旅图》《早春图》等宋画为例,阐释诗与画之间的相互映照之美,并引入王安石、苏轼、辛弃疾、李清照、陆游等词人的生平与名篇,使观众在画卷与词章之间,感受到宋代文人的风骨与人情意趣。怡萍亦适时用日语简要介绍这些画作,加深日本观众的理解。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准备这场讲座,李永亮老师在一个多月前就开始阅读大量书籍,潜心学习,力求以最充实的内容回馈观众。他在最后强调“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主张借鉴古人的智慧,融入现代生活,并由怡萍朗诵了李永亮原创作品十四行诗《收音机诉说的回忆》。



临近中秋,李永亮老师引用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为结尾: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诗情与画意在这一刻交织,宛如明月清辉,穿越千年,照耀着今天的我们。



 

#{{item.rowno}} {{item.content}}

{{item.reg_date | date}} {{item.acc}} {{item.ref}}